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清明时节寄哀思,缅怀先烈立丰碑!

清明时节寄哀思,缅怀先烈立丰碑

时间:2025-07-29 10:33:21 来源:力竭声嘶网 作者:综合 阅读:305次

清明时节寄哀思,清明缅怀先烈立丰碑

[摘要]人间三月芳菲始,时节思缅又是寄哀一年清明时。 清明本是怀先一个美好的词语,《岁时百问》说:“万物生长此时,烈立皆清洁而明净,丰碑故谓之清明。清明”正因为如此,时节思缅我们才会在清明时节出郭寻芳,寄哀折柳踏青,怀先寄托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的烈立美好希望。 清明节又是丰碑我国传统节日,为何要选择在...

  人间三月芳菲始,清明又是时节思缅一年清明时。

  清明本是寄哀一个美好的词语,《岁时百问》说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”正因为如此,我们才会在清明时节出郭寻芳,折柳踏青,寄托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的美好希望。

  清明节又是我国传统节日,为何要选择在这一天祭祀扫墓呢?在古代,清明节和寒食节临近,又临春分好时节。先人们就把清明和寒食合二为一了。这时的天气微风不燥,适合扫墓祭祀先人,寄托对逝者的怀念。

  每逢清明,我们都会以各种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,缅怀先人,通过对先人墓地的清扫、填土、拜祭、上花、点香等仪式,表达对逝者的离别之苦,思念之切,死者已矣,生者慰藉。自古以来我们对清明表达的心愿恒古不变,逐渐沉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不忘祖不忘根,才能继承先人精神品质,内化为民族文化认同感,砥砺前行。

 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延绵产物。时至今日,当农业化社会转变为工业化社会,传统文化统受到西洋节日猛烈冲击,民族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的时候,我们应该寻回文化传统,使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性,更好的弘扬孝道和亲情,唤醒家庭共同意义,乃至对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。

  在新时代,我们不能忘记战争年代为保卫国家抛头颅洒热血,甚至献出生命的的烈士英雄。都是如花年纪,我们能生活在和平年代,享受时代赋予我们最好的生活环境;而他们却在连天炮火中忍受战争的苦难,面临国家的破碎山河。同样都是青春似火,我们能在读书学习平安的长大,他们却在“整个华北都容不下一张书桌”的环境里投笔从戎,无问西东。越是时代久远,就越不能忘记用生命热血为我们换来这幸福生活的先辈们。清明时节,别忘了在心里默默悼念,愿英灵安息青山,后辈勇往直前。别忘了反思自己是否勤奋、勇敢、自立、忠诚、敬业、爱国,勉励自己奋勇向前。这是责任与担当、价值与使命使然。

  不忘来路,铭记历史;莫负春光,面向未来。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日,清明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激励我们追梦的积极意义。我们要让传统文化更好的照进现实,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,使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自觉融人中华民族的骨血,用自己的爱国心撑起大中国的明天。(申红亮)

(责任编辑:休闲)

相关内容
  • 重庆郊区的菜农,坐着地铁去卖菜
  • 北京大风今天10时进入最强时段,部分交通停运、公园关闭,信息汇总
  • 喜加一周报(7.18
  • 100平三室二厅装修攻略
  • 潜江油焖大虾亮相三亚非遗盛宴
  • 厦门市发改委解读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
  • “两岸童谣之旅”周宁鲤鱼溪文化驿站成立
  • 氧化钇成分分析标准物质:解析氧化钇成分关键信息
推荐内容
  • 聚焦社会治理,十四届全国政协召开第六次专题协商会丨时政周报
  • 喜加一周报(7.18
  • 双节“相遇” 2022年中秋小长假盘点
  • 改款升级版Stan Smith依然复古不减 简洁时尚
  • 火出圈的“双狗抱树”到底是什么?
  • 靠1块玻璃成就爱迪生乔布斯雷军,四次改变世界,行业资讯